平凉“智”造 方兴未艾

  • 时间:2022-05-26 11:14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日报
  • 字体: [ ] [ ] [ ]
  • 分享:

初夏时节,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玉米胚芽油项目工地,工人们正在忙碌调试各种设备。据悉,该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可年产5万吨玉米胚芽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玉米的2.8%可以用于生产胚芽油,70%用于生产淀粉,其余的还可以生产玉米蛋白粉和玉米皮饲料等,总利用率可达99.9%以上。原料玉米通过浸泡、研磨、破碎、分离、洗涤、脱水、干燥等工艺环节,可生产出玉米淀粉、玉米胚芽、玉米浆、玉米麸、玉米蛋白粉、胚芽油等产品。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在2021年建成年加工150万吨玉米淀粉项目的基础上,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年加工20万吨液体麦芽糖浆项目,利用先进生物发酵技术对玉米淀粉产业进一步延伸。项目建成后将在构建产业体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各有关单位紧扣全市“3659”发展思路,对智能制造产业链再聚焦、再梳理、再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做好服务保障,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厘清发展思路 精准招商选资
  对我市而言,智能制造产业基础薄弱,链条短,延链补链强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链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会议,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选商选资、项目建设、产业服务等重点任务,与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共同商讨产业链重大事项。
  多方收集智能制造方面各类产业信息、沉心研究产业发展逻辑,科学筛选产业链合作企业,优化完善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地图,由“链长”牵头负责建立产业链上下游招商项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规范招商项目范围、政策和工作流程。积极应对疫情常态化不利影响,创新改革招商方式,针对全市重点产业链(云上)推介大会上签约的13个项目和招商项目库内企业,通过“在线连麦”“电话会议”等方式对接交流、宣传推介,对意向性企业启用视频连线模式,与企业开启“云谈判”“云签约”。同时,尝试采用大数据精准招商模式代替传统人海战术,提高招商效率。
  围绕“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北京都市圈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前来考察对接,为平凉工业园区今后产业发展、招商选资会诊把脉。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为目的,加大北京、上海等地总部经济企业招引力度。立足补短板、强弱项,邀请浙江、四川等地企业,围绕直播带货、模具注塑项目对接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一季度,先后赴西安、新疆分别就产业合作、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事宜进行专门考察对接。围绕线上招商,对东莞康佳电子等6个光电信息类意向项目进行了线上洽谈对接,并初步达成共识;组建工作专班对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重点围绕淀粉产品开发利用、中试基地建设、玉米淀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等重点问题与4家上市企业对接交流。

加快项目建设 培育产业集群
  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环节,寻找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通过广泛征集、逐一筛选,最终谋划共243个项目、409亿元总投资的产业链项目库,其中谋划近期项目55个,中期项目62个,远期项目126个,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制定产业链年度项目实施计划,明确了21个产业链清单项目和行事历,紧紧抓住平凉工业园区被省发改委列为全省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督促成熟项目及时开工,对重点项目实施“项目专班”的工作机制,通过逐户走、挨个访、全面推,抓好清单项目手续办理、资金筹措、设备进场等关键环节,协调解决问题,全力跑好第一棒,实现开门红。
  加强重点项目资金争取,积极申报2022年地方专项债券项目共5个,申请债券额度共计6亿元,已发行债券2.61亿元。2022年谋划实施总投资58.65亿元的21项产业链清单项目,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6.57亿元,新建项目已开工3个,开工率90.9%;续建项目已开工15个,开工率100%。其中,离散型加工制造业项目20项,一季度开(复)工项目16个,一季度完成投资1.14亿元,其余4个项目6月底之前开工。虹光、红峰和丰收公司三家链主企业实施的项目均已完成部分设备购置及安装;泾川中辉利拓、长庆油田分别实施的降解塑料和维修基地项目以及华亭中小企业创业园项目前期手续已办理完成,正在开挖地基;泾川中小企业孵化园项目正在实施土方回填。
  加强“链主”企业培育,每条细分产业链遴选确定2至3户“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培育,每条产业子链打造分布式产业集群,形成串珠成链、互联成网的网状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坚持一企一策,以产业链投产企业达产达标为重点,对产业、市场、形势、机遇等深入对接分析,通过入厂调查研究、专业机构会诊、园区科学研判、逐户梳理问题,找准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同时,在疫情外部影响下,引导企业修炼内功,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大力开展品牌振兴行动,组织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活动,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做好服务保障 助力企业发展
  立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主阵地这一目标定位,深入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积极实施煤炭分质利用、绿色建材、平凉红牛、中医中药等其他八大产业链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产业链与其他八大产业链融合发展。
  围绕上海硕电、华能电厂、祁连山水泥、铸康中药等重点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加快蒸汽管网改造、供水管网迁移、产能提升、机组系统升级等6项总投资3.58亿元的技改项目实施,在项目落地、审批、实施等环节由专人盯办,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充分尊重产业链发展和政府管理的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到位而不越位。研究起草了项目准入退出机制、规上企业培育、土地遗留问题解决、僵尸企业盘活、标准地出让、基础设施提升、高质量发展等14个工作方案,持续做强做大园区科技、人才、金融“三大平台”,全面推行“领导包企、部门帮企、干部驻企”工作机制,全过程服务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全力将平凉国维淀粉年加工150万吨玉米生产淀粉项目申报列为省级重大项目和全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针对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具体问题和困难,积极对接省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并报告省政府,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帮助项目解决工业用水、供汽、融资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进一步坚定企业投资信心。围绕拓宽融资渠道,以甘肃金专丝路振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甘肃信沣实业有限公司为重点,充分发挥省级绿色生态产业基金管理使用效率,针对入园企业资金短缺,协调落实供应链金融资金500余万元、银行贷款850万元。
  在“链长制”推动下,今年1至4月平凉工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招商选资省外到位资金、进出口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增长。